一、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,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,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,创办了**批近代工业企业,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。他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。 二、19世纪六七十年代,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。 随着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,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,中国民族工业(民族资本主义)开始兴起。代表企业: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机器缫丝厂。 三、19世纪末,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。 主要是《马关条约》签订后清**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。(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)。 四、“一战”期间,民族工业出现了“黄金时代”,短暂繁荣。 其原因为: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,鼓舞了民族资产**;“一战”期间,帝国主义忙于战争,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。 五、民族工业日益萎缩。 “一战”后,帝国主义卷土重来(尤其日本),民族工业再度受挫。抗战胜利后,由于发动内战等因素,民族工业停滞不前。 六、新中国的工业化 1、工业化的起步(1953~1956年) **个五年计划 特点:**发展重工业;发展生产力(工业化)与变革生产关系(三大改造)并举;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。 成就:①工业:鞍钢、沈阳机械、长春汽车、东北工业基地形成。②交通运输:武汉长江大桥、川藏、青藏、新藏公路的修建。 2、曲折发展(1956~1876年) ①1956年*“八大”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,实现国家工业化。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。但出现“大跃进”和人民公社化“左”倾错误,影响了工业化进程。 ②成就: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靠“洋油”的时代;新兴工业,如电子、航天、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。 3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(1978年~至今) ①1978年,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实现伟大历史转折,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。 ②从农村到城市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(改革原由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),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,建立起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。 ③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(1992年后: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),**进入新时期。 时至今日终于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,注意是完整,**只此一家